补偿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补偿器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再造新家园的华丽转身-【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07:13:38 阅读: 来源:补偿器厂家

再造新家园的“华丽转身”

———“十一五”以来我市城市建设工作回眸(上)

大湾水利枢纽工程的落闸蓄水,让牡丹江告别了“有江无水”的尴尬。它改善了城市水域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城市建设的理念。

一片片低矮破旧的棚户房轰然倒下,一幢幢崭新的回迁楼拔地而起。从2006年至今,我市先后改造棚户区180多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到2.4万多户。

……

一串串精彩的数字,托起城市建设的一个个新风景。“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这是近年来牡丹江人常说的一句话。“十一五”以来,我市城市建设正是以此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实现华丽转身。

迈入城建新阶段

“重整旧山河,再造新家园,为人民建一座好城,为历史留一座名城。”关于城市建设,市委书记徐广国曾多次这样强调。那么如何为人民建一座好城?怎样为历史留一座名城?

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市80多万市民绝大部分聚居在7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人口密度过大、生活空间狭窄,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牡丹江需要突破小而旧的自我,在东北亚区域空间内来为自己的城市定位。把这个定位变成现实的前提之一,就是市区形成百万人口城市规模以及结合城市环境承载力进行合理布局,这是牡丹江推进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途径。

2008年,我市明确提出,要做大中心城市和城镇,“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实现牡丹江市区人口突破一百万,规划建设面积达到一百平方公里的‘双百’目标”。“依山向南、两翼延伸、绿带相连、组团建设”——我市提出的大牡丹江、新牡丹江概念,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牡丹江的城市建设在加速发展中全面提质,使我市进入到大规划的发展阶段。

树立规划的权威性,高标准规划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由此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市城市建设切入点。我市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先导作用,聘请国内著名规划设计机构与我市合作,编制大牡丹江概念规划、城市景观规划,突出太平路、牡丹江两岸、城市出入口、机场、车站的景观规划,完成市区南北太平路城市中轴和沿江景观带“一轴一带”城市框架规划。我市继续推进区划调整,改造桥北,完善桥南,提升江南,打造东西延伸、南北贯通、“一江居中、两岸同兴”的城市格局。完善江南新城区和市区棚户区改造控详规划,把西三、东四跨江桥之间江南58万平方米核心区块打造成城市地标,突出建筑特色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彰显城市个性。与此同时,一些如“香港世茂”、“上海绿地”等国内外著名的战略投资者纷纷来到我市投资,与我市大牡丹江城市建设的高标准规划和定位接轨。可以说,随着我市城市规划实现质的飞跃,牡丹江的城市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念活“经营城市”这本经

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要使城市面貌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需要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有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在破解难题上使新招、在加快建设上用新法、在推进落实上用狠劲。

比如东四跨江桥二期工程总投资预计3亿元,为了缓解市财政城建资金紧张的压力,二期工程采取由江苏博大公司代建方式建设,这是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一次新的尝试。正在推进的曙光新城改造项目,也与以往实行市场化运作、由开发企业自主进行开发建设不同,曙光新城棚户区改造工程是市政府主导推进的市区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也是我市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该项目既能改善原址3000余户居民的居住条件,还可以安置工业密集的大庆路两侧6片棚户区5000户居民以及“三溪一河”沿岸两侧1000户棚户区居民;既为工业区发展腾出了空间,又为“三溪一河”环境治理创造了条件,可谓一举多赢。

“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城建工作项目化”,抽调思维活跃、大胆超前和想干事、能干事的精干力量成立了“项目办”,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拓宽城建资金来源渠道,先后谋划生成城建项目200余项,多次在上海等地组织面向全国的项目招商推介会,成功引进中国燃气等众多战略投资者落户我市。

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房地产新政的实施,国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我市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准备之冬”活动,从项目、资金、措施、制度、思想、队伍准备六个方面入手,策划包装项目,制定出台各类规范性文件22件。同时,完成城建资金计划编制和城市绿化、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等年度重点工作的计划安排、规划设计、推进方案等前期准备,为各项重点建设任务的快速启动抢得先机。几年来,累计签约市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城建项目近30项200亿元。

通过不断加大各类经济项目建设有效地保证了“大投入、大建设、大产出”的目标加速实现。2006年至2009年,全市全口径城乡建设总投资达287.4亿元,是前四年的4.35倍,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始终保持在6%以上,是全省平均值的三倍。2010年,全市全口径城乡建设预计将完成投资16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0%以上,为全市实现“超千破百”目标提供了强劲动力。

彰显浓郁的城市个性

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自己的名片。越靓丽,就越能让人记忆深刻。“十一五”期间,我市在推进城市建设中,立足地域特色,全力打造沿江景观带等标志性城市建筑和景观,向世人展示雪城的独特风貌。

牡丹江,一条美丽蜿蜒的江。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先人在此择水而居。随着时光的流转,一座城市更是以她为名。但这里的人们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作为季节性河流,牡丹江的丰水期和枯水期相差很大,从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5月,牡丹江经常面临“有江无水”的困境。

随着我市逐步推进大牡丹江、新牡丹江战略,要达到人口100万、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双百”目标,就必须以一轴一带舒展和延伸城市骨架,实现“一江居中、两岸同兴”的蓝图。2008年10月7日,大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奠基掀开了沿江景观带建设的序幕。沿江左岸带状公园西起海浪桥,东至大湾水利枢纽工程橡胶坝,总长6.3公里,占地面积68公顷。虽然时下沿江景观带还处在建设周期中,但行走在松木铺设的木栈道上,穿梭于幽曲平整的甬道间,木制长廊、别具特色的凉亭,各种憨态可掬的雕像小品点缀其中,景色相映成趣。眼中的这一切告诉你,如今江畔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个集观赏、休闲、娱乐、健身、防洪于一体的沿江带状公园,正成为雪城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绿化同样是牡丹江闪亮名片。“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国家山水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和环保模范城“三城同创”为牵动,整合建设、林业、水务等行政职能,2006年至2008年,全市完成绿化植树218万株,栽植绿化乔木87万株,新增绿地32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4.58%、42.73%,居全省首位,建成了江滨公园、301广场和城市景观大道等一批精品城市绿化景观。

2010年,按照“大树、花草、生态园三进城”和“打造五百米休闲圈、纳凉地”的目标,坚持“把绿送到百姓家门口”和“公用事业大家办”的理念,我市又打响了城市三年绿化战役,采取政府投入与动员社会力量包建捐建相结合、建设项目与绿化建设相捆绑等多种形式加速城市绿化,年内将完成绿化植树、种花双百万株,新增公共绿地170公顷以上。

“十一五”,这是牡丹江加快城市化波澜壮阔的5年,也是牡丹江城市容貌刷新速度最快的5年。进入“十二五”,雪城发展变化的节奏还将不断加快。一幅美丽的图画,正在雪城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缓缓展开。

开关

赛杭模型查看

银球在线咨询